不改变就出局,2024年人造板行业还面临哪些困难?
2023年,在下游需求低迷和上游成本高位运行的双向挤压下,人造板行业效益大幅下滑,同业竞争加剧,整体陷入近十年来最低谷。
行业内有句话叫“今年是历年来最差的一年,也是未来最好的一年”,可以看见大家对于行业未来发展抱着怎样的态度。
2024年人造板行业走势如何?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?如何才能杀出重围?理性看待当前形势,做好准备,将助力我们从逆境中找到更多的可能性。
人造板产品结构调整 产能过剩不可避免
人造板是以木材或其他非木材植物为原料的压制品。主要包括胶合板、刨花板和纤维板等三大类产品,其延伸产品和深加工产品达上百种。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,人造板行业得到了快速增长,2021达到高峰,年产量达3.47亿立方米,2022年有所回落到2.87亿立方米。
不改变就出局,2024年人造板行业还面临哪些困难?
几大板种中,刨花板产业呈现企业数量与生产线数量恢复增长、总生产能力及平均单线生产能力持续上升态势,2023年总生产能力超越纤维板产业成为中国人造板第二大板种,产能达到5269万立方米。
刨花板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,带来的是产能的不断释放和生产线的不断升级,仅2023年一年就有24条刨花板新线投产(不完全统计),新增刨花板产能952万立方米/年。
曾经一条15万、18万立方米的单线生产能力提升到了现如今的30万立方米起步,单线60万、80万立方米也不少见。
单线能力的提升加大了产能的进一步释放,未来几年,刨花板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,不仅是刨花板,在生态板赛道,产能过剩早已是事实,有些问题尤为突出,科研投入不够、专业人才不足、创新能力不强,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,生产自动化水平低、产品技术质量跟不上市场需求,人造板及制品出口仍以OEM贴牌生产为主,一系列的因素都制约着板材行业的发展。
从当前板材市场情况来看,一二线城市市场处于相对饱和状态,品牌之间竞争白热化,发展瓶颈成为各企业面临的拦路虎。值得庆幸的是,部分知名板材企业已经意识到这点,并着手进行较大规模的渠道拓展和产品结构调整。开年以来,也有不少人造板企业明确提出将以抢占市场份额、稳定市场地位为主要目标,通过优化资源配置、提升产品质量、拓宽销售渠道等方式,在竞争环境中稳固自身的行业地位。
房地产仍处于调整转型中 存量房将是未来重点
2023年以来,各地区各部门因城施策,优化房地产调控,推动降低房贷成本,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,这些政策的实施,对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今年前两个月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842亿元,同比下降9.0%;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66902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11.0%;房屋新开工面积9429万平方米,下降29.7%;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369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20.5%。
总体来看,房地产市场目前仍然还是处于调整转型中,逐步转为以存量住宅运营运维为主,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以20年使用为界的老旧房屋总量来看,2022年约有1.73亿套的老旧房屋,且每年数量逐步增加。种种迹象显示,家居家装行业未来的消费潜力巨大,也是扩内需的重要市场。
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家居装饰及家具行业销售额达4.3万亿元,行业市场规模庞大,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从开发阶段转向运营阶段,存量住宅的内装翻新和局改,正成为继购房、购车之后的家庭主要大宗消费,市场潜力和规模巨大,人造板行业有望从中受益。
同质化竞争困局 创新力就是突破力
我国人造板产品主要用于家具及室内装饰装修等用途,属于“大行业、小公司”,竞争格局分散。人造板行业市场规模大,但行业企业受到运输和销售半径因素制约,普遍规模不大,地方小品牌林立,板材的消费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分割现象,加之存在大量作坊式生产的小型厂商,导致板材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,大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,产品同质化严重,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低,附加值低,产品利润低。
随着市场的不断洗牌,原材料价格、运输成本、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,国家对安全、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,市场对人造板的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,地方小产能出清速度加快,份额向中大型企业逐渐集中,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受经济发达程度、城市化水平、居民人均收入等因素的影响,华东地区人造板消费市场较为发达,消费量和消费金额均高于中西部,且品牌产品日益成为消费者购买板材产品的优先选择。随着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共同富裕的推进,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趋势正逐渐形成,中西部地区品牌产品的渗透率也将逐步提升,需求端的地区差异将逐渐缩小。同时,中大型企业近年来大力进行研发投入,重视创新改革,叠加下游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,产品正在向品牌化、环保型、高端化转变。
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,创新力已经成为企业占据新消费市场的突破口。人造板企业通过提升品质化建设,搭建多元化的品牌文化传播平台,将进一步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,推动企业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,不断适应市场需求,提高市场竞争力,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环境变化时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,不是那些最强大的,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,而是那些能够对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,竞争力强及能对外部环境作出快速反应的企业,才能赢得未来。
无论是大企业,还是中小企业都应认真思考,企业该如何在这个“行业寒冬”中获得生存发展空间,谋得一条属于自己的出路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,如果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